香港中華煤氣還值得投資嗎?
3號仔是我的愛股。本來這篇文章很希望在中期業績公布當晚出,但是因為小弟工作有點忙,到今天才整理完一些數據作闡釋。 以下是公司於中期業績公布的一些數據: 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止之六個月內,未經審核股東應佔 稅後溢利為港幣 38 億 8 千 9 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港幣 9 億元,下降 18.8%, 每股盈利為港幣 23 仙。若未計集團所佔之國際金融中心投資物業重估增值,集團 稅後溢利為港幣 37 億 5 千 2 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港幣 2 億 1 千 1 百萬元, 下降 5.3%。 我相信不用我多說,市場已經即時反映這份業績有多差。 公司的股價由公布日當天$17.10(8月20日的收市價),大跌至今天午市收市的 $15.7。3天便跌了8.2% 我嘗試用一些數據去看一看公司的變化。 從2010年開始,公司的營業額持續上升。但這幅圖的重點在於毛利率的下跌,最令人吃驚的是毛利率從2016年開始持續下降。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營業額不能根據售氣量持續增長。可能情況是氣是賣多了,但價錢卻不能按成本增加的比例去加。導致營業支出的增速比營業額的增速快。以下這個圖會更清楚顯示總營業支出的變化%由2017年開始,持續高於營業額的增長。這個情況是令人憂慮。反觀2015年之前,兩者的變化%是大致同步的。 以下的圖表,顯示了售氣量與營業額的關係。 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市場其實是十分穩定的,所以我是十分 不同意 一些股評人說香港最近的社會運動導致煤氣的盈利大降。香港的業務,無論在成本及定價都是十分透明。而且香港政府對於煤氣的價格沒有像電力公司的利潤管制。煤氣公司可以按需要自由調整價格。反而要擔心的是中國內地的政策風險。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持續增長下,不知道中央或地區政府會否有一些政策去限制煤氣公司制定價錢的能力。 我們再深入一點,再看一看兩地營業額的EBITDA與營業額的比例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市場的EBITDA是十分平穩。與營業額的比率方面,除了2010年低於40%,其他年份都是持續在45%以上。 反觀中國內地市場,我的結論是吃力不討好。營業額雖然是大得多,但EBITDA竟然與香港相約。EBITDA雖然有增長,但卻十分緩慢,與營業額的增長是不可比較。與營業額的比率方面卻持續在20%-30%左右。...